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風採丨布和圖木爾:鋼鐵漢的“剛”與“柔”


布和圖木爾在訓練中。張宇樞 攝
盛夏的烏拉特草原,牧草青青,潔白的蒙古包如繁星點綴。
武警內蒙古總隊某支隊大隊長布和圖木爾剛從外地出差回來,顧不上休整,就來到支隊對口幫扶的巴彥淖爾市哈達淖爾村,查看“漁牧光一體化”項目進展。“漁牧光一體化”項目,將光伏發電與現代漁業、牧業有機結合,把數百畝鹽鹼地改良為綠意盎然的希望田野。這是布和圖木爾和支隊戰友們為哈達淖爾村規劃的致富產業。
“夏天草原降雨多,我得看看光伏板有沒有受到影響。”趕往哈達淖爾村的路上,布和圖木爾如數家珍地向記者談起村裡的致富項目。
布和圖木爾,在蒙古語中的含義是“堅硬的鋼鐵”。翻看這位鋼鐵漢的履歷,他獲得的榮譽頗為亮眼:武警部隊優秀共產黨員、“百日安全競賽先進個人”,總隊“十大軍事訓練標兵”,入伍以來榮立二等功1次、三等功5次。
“不愧是特戰尖兵!”面對記者的感嘆,布和圖木爾回答:“沒有人天生是特戰隊員,都是一步步練出來、拼出來的。”
剛入伍時,布和圖木爾連漢語都說不流利,體能素質也不算突出。但是他肯吃苦、不服輸,白天跟著訓練尖子苦練體能和軍事技能,晚上在支隊開辦的文化夜校挑燈學習。經過不懈努力,入伍第4年,布和圖木爾憑借過硬的軍事素質,站上了總隊比武的領獎台。
與布和圖木爾一同走進哈達淖爾村,記者看到了鋼鐵漢的柔情一面——俯下身子詢問獨居老人生活狀況、抱起路邊玩耍的孩子時,他始終面帶笑容。
“我是牧民家的孩子,草原就是我的家。”提干后,布和圖木爾的很多節假日都是在牧區度過的:到孤寡老人家中幫著干農活、去當地特殊教育學校義務勞動……
“我這個牧民家的孩子能成為警官,靠的是黨和部隊的培養。看到群眾有難處,我咋能不管?”布和圖木爾不僅經常去牧區走訪慰問,還帶頭資助家庭困難學生,累計幫助20余名學生完成學業。
採訪中,支隊衛生員給記者講起一件往事。
2025-08-03,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因強降雨引發災害,當地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受到威脅。接到命令,布和圖木爾隨支隊迅速前往救援。面對洪流,布和圖木爾一邊和戰友們扛沙袋、筑堤壩,一邊安撫群眾情緒。
第二天,布和圖木爾悄悄找到他,說想開點感冒藥。原來,這段時間布和圖木爾發高燒。盡管自己身體欠佳,但他仍堅持戰斗在救災一線。
彈指一揮間,布和圖木爾從軍已有20年。
成長在北疆,服務在北疆,布和圖木爾始終踐行著以草原為家的諾言:“希望牧民都富起來,學生都安心上學,大家學好文化、練強本領,更好地建設家鄉、保衛家鄉。”
記者手記
腳下是國土 心裡是親人
跟隨布和圖木爾走進哈達淖爾村,路上總有牧民跟他打招呼、嘮家常,邀請他去家裡做客。看到“家人”到來,牧民們臉上流露出發自內心的喜悅。
這種無需言說的親切感,便是對布和圖木爾20年守衛北疆、建設北疆的最好回報。這片草原上,他摸爬滾打、巡邊守邊,也蹚洪水、赴火海,愛民助民。腳下是國土,心裡是親人。從哈達淖爾村回來,布和圖木爾換上特戰服,投入到緊張的訓練中。
(何榮鋼 賈若愚 解放軍報記者 畢笑天)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- 評論
- 關注